佛教傳入中國
自從古印度摩揭陀國的王朝(即古印度孔雀王朝,約西元前324年至西元前185年)時期開始,佛教就開始向外傳播,分為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其中南傳佛教也稱為上座部佛教,主要影響範圍為東南亞與印度等地區,北傳佛教也稱為大乘佛教,主要是由印度往北傳入中國、西藏、蒙古、朝鮮半島、日本等地,北傳佛教還有分為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傳說佛教最早傳入中國是在先秦時期,但不可考,有記載的則是後漢時期漢明帝永平十年傳入,隨著中國歷代君王以及百姓對佛教的信仰與習俗,無論是在建築、經典、文學,影響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佛教與道教
在台灣佛教與道教信眾廣大,有許多類似的地方,但其實仔細研究是有所差異的,舉例來說,佛教與道教都有寺廟,但佛教的寺廟較偏修行、道場,道教是多神教,寺廟信奉的神明有所差異,所以有著各式不同的廟宇,如福德寺是供奉土地公、關聖帝君廟供奉的是關公,還有許多廟宇供奉著不同的神明。佛教主張大慈悲心,不忍萬物受苦,不殺生,平日飲食與祭祀法會以素為主,鮮花素果代表心意。道教則推崇老子的黃老道學,祀奉神明與敬仰祖先,精於太極、五行、八卦、易經,祭祀以豐盛的供品與對神的敬意為主。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是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的盂蘭盆節剛好是在同一天,但其由來卻完全不同,道教的中元節是三元節之一,凡逢中元節必準備祭品舉辦中元普渡祭拜鬼神,佛教的盂蘭盆節則是來自於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連尊者,為了拯救在餓鬼道中的母親,因而衍生出來的節日,相傳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擁有通靈的法力,他的母親因為生前做了許多的壞事,往生後進入了餓鬼道受苦,目連看到自己的母親受到飢餓之苦實在不忍心,運用法力將食物送到餓鬼道給母親,但無奈的是母親根本無法吃到東西,因為食物一到口邊就會化為灰燼,目連只好向釋迦牟尼佛請教如何將母親救出惡鬼道,佛陀告訴目連必須準備百味五果,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與十方仲僧共同祭拜,才能救出母親,目連救母的故事也反映了佛教的輪迴與受苦難的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