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輻射英文為
Solar radiation,是指太陽以電磁波形式所發散的能量,太陽表面溫度約 6000k,內部溫度高達 40000000K 以上,核融合的運動讓太陽產生巨大的輻射能,透過電磁波方式將這些輻射能傳遞至地球,太陽輻射也是我們所稱的太陽能,主要能量存在紅外光、紫外光以及可見光中,太陽輻射的波長範圍約 0.15μm~4μm 之間,而可見光的波長介於 0.4μm~0.76μm 之間,由此可見太陽輻射的波長範圍超過可見光的波長範圍,有許多的輻射能量是肉眼看不到的,但其能量卻足以影響地球生物的生存以及大氣的運行。
太陽輻射與大氣
太陽輻射從太陽發散出來,以電磁波模式經過宇宙間長距離的傳送,到達地球的大氣,並不會全部的輻射能量都傳達至地表,而是先經過
大氣層的阻擋,地球的大氣層會讓太陽輻射能量衰減,太陽輻射到達地球
大氣層,會經過
吸收、
散射以及
反射等現象影響,阻擋過度強烈的能量撲向大地,大氣中的水蒸氣以及二氧化碳能夠吸收紅外線,調節太陽輻射到達地表的溫度,臭氧能夠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讓到達地表的紫外線能量剛好符合生物的生存條件,適量的紫外線能夠有效的殺菌,但過量的紫外線將造成嚴重的
溫室效應以及動物表皮的改變。大氣中的許多成分如塵埃以及雲朵,會改變太陽輻射的方向,造成散射效果,也會將部分的太陽輻射反射回宇宙。部分未經
大氣層阻擋,直接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稱為直接輻射,經過散射或反射後才到達地球的則稱為間接輻射,地表所接收到的太陽能即為直接輻射與間接輻射的總量。
太陽輻射強度
地表上太陽輻射強度並不均勻,影響的因素有日照角度、日照時間、雲層厚度等,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為橢圓形,所以太陽光照射地表的角度並非固定值,理論上地球到達繞日軌道的近日點時,會接收比較多的太陽輻射,繞到遠日點時,會接收比較少的太陽輻射。地球本身也會自轉,總體而言,地球赤道受太陽輻射的照射最為直接,溫度也越高,隨著緯度越高,照射角度越大,兩極的照射角度最大,溫度最低。日照時間在冬天較短,夏天較長,所以冬天的溫度通常較低,夏天溫度則相對較高。另外,太陽輻射在不同的天氣情況下,會造成不同的日夜溫差,陰天或雲層較厚的天氣,吸收與釋出的太陽輻射較少,日夜溫差比較小,若是晴空萬里的豔陽天,則日夜間吸收與釋出的太陽輻射量較多,日夜溫差較大。
太陽輻射的應用
太陽輻射也是我們所稱的太陽能,雖然經過
大氣層的阻擋,到達地表所剩下的輻射能量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且百分之七十甚至照射在海洋上,但陸地上所能接收的太陽輻射量依然龐大,目前地球人的科技已經能夠將此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利用,但使用量並不是很高,太陽能被視為一種綠能或稱再生能源,不需要燃燒煤炭或石油,更不需要核能電廠來發電,太陽能交換模組的研發也已經能夠量產上市,許多科技廠也走向使用環保的再生能源,例如 Google 除了在總部屋頂加裝大量太陽能版,提供總部以及龐大伺服器運作與散熱所需要的電能,更大手筆投資大陽能電廠,現階段也有許多的家庭開始加裝太陽能熱水器,減少使用電廠所發的電,也是太陽能的應用,未來若能提高太陽能的使用率,減少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對環保與永續能源的利用將會更有幫助。
相關主題研究
太陽輻射外部連結
- 大氣的能量來源
- 太陽輻射影響日夜溫差示意圖
- 太陽輻射的利用 太陽能
- 輻射小知識 - 太陽輻射
- 太陽輻射量的二十四小時時間序列
- 輻射與溫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