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多夫騙局是標準的《龐氏騙局》手法,也就是將比較晚投入資金者的錢,分給比較早期加入的投資人,創造出投資獲利的假象,只要有人繼續投資,整起龐氏騙局就能繼續運作,由於馬多夫擁有許多頭銜,包含前那斯達克董事會主席,很容易讓政商名流上當,為了讓整起事件能夠順利運作,馬多夫刻意創造出許多讓投資人不容易產生懷疑的情境,例如投資報酬率僅在水準之上或與水準持平,但相對市場的投資表現,馬多夫的公司創造出來的投資報酬率更趨穩定,甚至在 2000 年網路泡破的時期,馬多夫的公司所仲介的股票也沒有大跌,這樣的穩定型投資績效,吸引越來越多機構與投資人加入。馬多夫也會對加入的投資人繼續洗腦以獲取投資人的信任,例如寄給投資人虛假的投資獲利報表,但根本沒有投資人會仔細去精算是否有問題,而且為了提高投資人對於加入馬多夫的公司投資興趣,刻意創造出不是一般人就能投資的假象,投資人認為能被選中獲得投資的資格是非常榮幸的,也因此讓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只要一但投入馬多夫騙局之中,幾乎都不會把錢贖回,因為投資人深怕一但贖回就很難再有機會可以投資進去,而且在整起騙局爆發之前,獲利還算蠻穩定的。
伯納德馬多夫其實是一位相當聰明的人才,大學畢業的時候就用他擔任救生員所存的錢,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伯納德馬多夫投資證券公司,到了 80 年代,馬多夫的公司甚至成為過最大獨立證券交易公司,但他動了歪腦筋,策劃一起《龐氏騙局》架構的違法吸金計畫,開始利用自己的人脈與頭銜,尋找詐騙對象,範圍從美國擴大至歐洲及其它地區,吸金超過五百億美元,直到 2008 年金融海嘯發生,有投資人想要贖回 70 億美元的資金,伯納德馬多夫當時所控的資金根本無法讓投資人贖回這麼多錢,整起馬多夫騙局才爆發,伯納德馬多夫向自己的兒子坦承犯罪,由其兒子舉發,最終被判入獄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