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地肉圓的差異
與滷肉飯的情況類似,肉圓也存在著南北的差異,甚至各地的肉圓做法都有點不同,最大宗的分野是油泡以及蒸熟兩種,北部的習慣是油泡,而南部則是以蒸熟為主要料理方式,中部則有油泡以及油炸的做法,從肉圓的做法與吃法就可以看出台灣由北至南的飲食文化差異。從北部開始,基隆九份的紅糟肉圓,因為餡料先浸泡紅糟,吃起來帶有些許甜味是一大特色,也是當地觀光遊客們會去尋找的一味,就在九份老街裡,有許多家專賣紅糟肉圓的店家。
新竹的肉圓明顯較為透明,表皮 Q 度非常重要,看起來整顆肉圓晶瑩剔透的,比起其他地方的肉圓,新竹的肉圓算是比較小顆,內餡料則包含混合豬肉、紅糟、糖、醬油、青蔥等傳統食材,新竹城隍廟裡面的肉圓也頗有知名度。
彰化肉圓可說是非常知名的肉圓,相傳肉圓最早起源於彰化北斗鎮,不過剛開始的肉圓並不是長成現在這樣子,後來經過數十年的改良才變成現代人吃的肉圓,彰化的肉圓以也是用炸的,內餡料有豬肉、香菇以及切碎的筍粒,淋上當地特色的肉圓醬汁,成為彰化當地相當著名的小吃,彰化肉圓的豬肉普遍採用豬後腿肉,口感較其他部位更好吃,整體而言較為大顆、餡料飽滿。
屏東肉圓最大的特色就是用蒸的,外皮比較不具有嚼勁,主要是因為外皮採用的是地瓜粉以及在來米粉所混搭,不似其他地方的肉圓會加入太白粉,屏東肉圓整體看來也比較小顆,一碗內通常會有數顆肉圓,將皮吃完後,端著碗去裝湯來喝,這樣的食用方式已經是屏東人相當習以為常的吃肉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