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這句成語是用來表示一種對學問與知識追求的嚴謹態度,對事物或學問的研究探索秉持著從最根本的核心以及發展的規律,找到事物真正的本質,而不是囫圇吞棗的含糊帶過,在日常生活中,實事求是常常被拿來形容一個人在求學上的認真堅持態度,對真理追求的不妥協,實事求是最早出自於《漢書》中一段關於劉德[1]的記載,因為劉德對於古代文化文學的研究非常認真投入,是個實事求是的人,讓班固在撰寫漢書的時候,稱讚他「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然而這句成語真正變得家喻戶曉,是在西元1938年時,中國共產黨黨主席毛澤中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來勉勵共產黨員的思維。

成語出處

《漢書·河間獻王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

成語典故

漢景帝的第三個兒子劉德,非常喜愛研究古文,對於天下的好書籍很有興趣,他收集了許多的藏書,也有在先秦時期沒有被焚書坑儒銷毀的古書,對於所蒐集的書籍深入研究,找出自古的許多原理原則,對於古書以及古代文化文學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劉德喜歡在充分掌握古文中的各種事實證據後,才會藉此融會貫通並找出可靠的結論,所以班固在編寫《漢書》的時候就稱讚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實事求是這一句成語就一直流傳至今。

成語造句

  • 我們學習學問應該要實事求是以免誤入歧途而學到錯誤的內容。
  • 不管是學習還是研究,都應該秉持實事求是的精神。
  • 如果不實事求是,只是道聽塗說,很容易對事物有所誤解。
  • 對於新的學問不可以囫圇吞棗,必須實事求是才能了解其精髓。

誤寫

實是求是、實事求事都是錯誤的寫法。

延伸閱讀

成語備註

  1. 劉德是漢景帝第三子,栗姬第二子,受封為河間王,對於文學書籍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是古代實事求是的代表人物。
最後更新於 2015-07-09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