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仔魚也常寫為
魩仔魚(英文:Whitebait
[6]),有分為淡水的吻仔魚與海水的吻仔魚,兩種看似類似,但實際上顏色與數量有所差異,市面上常見的吻仔魚通常來自於海洋捕撈,日本曾經研發出專門捕撈吻仔魚的雙層漁網,但後來發現捕撈吻仔魚對於海洋生態有很嚴重的影響,所以就放棄吻仔魚的捕撈,台灣反其道而行,在 1977 年開放捕撈吻仔魚,雖然後來曾經想要禁止捕撈,甚至農委會漁業署於 2006 年
[1]宣佈規劃 2009 年禁捕吻仔魚,但 2009 年並未真正的禁捕。
捕食吻仔魚對自然生態的影響
吻仔魚本身並非一種魚種,而是由許多種不同的魚苗所組成,包含鯷魚類與沙丁魚類的魚苗,但漁民在捕撈的過程,無法一條條的去細分吻仔魚種類,所以常常捕撈到的吻仔魚還包含比目魚、石斑魚、白帶魚、石狗公、鰕虎魚科、鯛科、大眼海鰱、鰏科、鎖管 ... 等許多不同種類的魚類魚苗,若人類大量捕撈吻仔魚,將會造成許多種類的魚苗數量驟減,長期下來將嚴重影響海洋生態,越來越難捕到魚,隨之而來的明顯感受就是魚類價格越來越高。
吻仔魚本身除了是魚苗之外,也是許多體型較大魚類的食物來源,台灣主要捕撈的地點如淡水河口、梗枋、枋寮、新竹、台中、福隆、萬里等海域,以台北縣淡水河流域來說,盛產鰻線及鯔科、鱸科、石斑魚、鯛科、笛鯛科、臭都魚科等養殖用經濟魚苗
[5],若是過度捕撈吻仔魚,將讓多種魚類的魚苗逐年減產,同時也讓依靠捕食小魚類的成魚食物量減少,最終導致漁獲數量減產以及自然生態平衡遭破壞。
延伸閱讀
吻仔魚外部連結
- 2006 年新聞:魩仔魚珊瑚飛魚卵 3年後禁捕 [開啟新聞連結]
- 東森新聞 ETtoday 2012.5.11 報導:只有海鮮、沒有海洋!世界上根本沒有「魩仔魚」
- 農業知識入口討論標題:吻仔魚不是一種魚 [開啟討論串]
- 台灣環境資源協會 - 環境資源中心:拒吃吻仔魚
- 淡水河口仔稚魚的季節性豐度及 種類多樣性之研究 [開啟網頁 PDF]
- 每天學英文單字提供:[吻仔魚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