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描述中國歷史上一段盛世,這段盛世就是唐朝著名的貞觀之治,記載於《資治通鑒》[1]裡對於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所創造出來的貞觀之治,讓人民過著太平的日子,所謂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白話的意思是在路上看到有人遺落的物品也不占為己有,夜晚就算不緊閉門窗也不用擔心治安的問題,展現出人民安居樂業的太平盛世,我們現在使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來形容一個社會的局勢表示社會和諧、天下太平。與「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相反的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出處

《資治通鑒》:「 ... 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其中 ... 的部份為描述唐太宗的理念。

典故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正在大朝上與群臣討論如何解決盜賊的問題,大臣中有人提出要用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藉此威嚇人民,讓人民不敢去做盜賊,不過 唐太宗並不這麼想,只是笑著表示老百姓之所以會去做盜賊也不是他們願意的,而是國家的負稅太多,勞役與兵役太重,官員們又太貪得無厭,以至於老百姓們吃不飽、睡不好也穿不暖,這才是國家根本的問題,所以應該要節省國家的開支,減輕人民的賦稅,選賢與能,任用清廉有能力的官員,讓老百姓都吃得飽、穿得暖、睡得好,就不會去做盜賊了,既然如此,又何利用嚴刑峻法威嚇人民呢?

果然短短幾年的時間,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讓大唐子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人民就算看到地上有別人掉落的東西也不會佔為己有,家中的大門就算不關也沒有關係,因為社會治安良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也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句話的由來典故。

造句

  • 如果有一位總統可以創造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安和社會,相信人民都會支持他。
  • 有些國家就是可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而有些國家卻整天發生內戰搞到民不聊生。
  •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大概是一個國家領導人最崇高的理想的吧?
  • 現今社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何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之說呢? 大家快想想辦法救救國家吧!

延伸閱讀

備註

  1. 《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約有 300 萬個字,記載由公元前403年開始至西元959年的中國歷史,參閱中國歷史年表
最後更新於 2015-06-28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