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撓 (成語)

百折不撓縮圖
百折不撓這一句成語是用來形容堅忍不拔、威武不屈、絕不放棄的一種決心,的意思是挫折,的意思則是彎曲,用來比喻不管受到多少的挫折,都不退縮、不放棄堅定自己信念的一種態度。成語出自於東漢時期的名士蔡邕[1]寫了一篇《太尉喬玄碑》。

百折不撓的同義詞有不屈不撓、堅忍不拔,反義詞的有半途而廢、知難而退。

成語出處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成語典故

在東漢時期,有一位富有正義感的官員叫橋玄,有一次,有一群強盜跑到橋玄家中,綁架了他的孩子,並威脅他拿出銀子,才能贖回孩子,可是橋玄並不受威脅,當時官兵已經在橋玄家門外團團守候,橋玄大聲呼叫外面的官兵會進來抓人,千萬不能因為小孩子而放走強盜,後來官兵們蜂擁衝入橋玄家,把強盜制服,後來東漢的蔡邕寫了一篇《太尉喬玄碑》用來讚頌喬玄百折不撓的精神,這就是百折不撓這句成語的典故。

成語造句

  • 為了要練習騎腳踏車,他摔倒了好幾次卻百折不撓,終於學會了。
  • 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了要推翻滿清政府,秉持著百折不撓的決心。
  • 他已經重考兩次,還是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抱持著百折不撓的精神,他今年決定再度重考。
  • 要完成大事業,就必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怎可遇到困難就放棄呢?

延伸閱讀

成語備註

  1. 蔡邕是中國東漢末年名士,蔡邕博學多才,好辭章、數術、天文,精通音律,尤擅書法,發明飛白書。
最後更新於 2015-07-13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