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勞而獲(成語)

不勞而獲這句成語,出自於三國時代王蕭[1]所整理的《孔子家語》[2]中的一篇,不勞而獲的意思指不付出就想要有收穫,對人的評價是一種貶意,所謂的不勞指的是不願意勞動,而獲指的則是想獲得別人的成果,在古代一般市井小民,都必須付出勞力才能獲得收穫,特別是農家,若不願意耕種,是不會有收成的,正所謂要怎麼收穫,就要先怎麼栽的道理。不勞而獲亦作不勞而食。

與不勞而獲類似的成與有坐享其成,反義的有徒勞無功,自食其力。

不勞而獲成語出處

《孔子家語‧入官》:「所求於邇,故不勞而得也。」
  • 邇 - 指近處
  • 得 - 取得
不勞而獲的第四個字"獲"在孔子家語入官篇中的原文是"得",後代漸漸演化為"獲"字,不勞而獲成語的意思並非幸運而獲得想要的成果,而是不願意付出就想要有收穫,有點類似不腳踏實地,好高騖遠的只想輕鬆,坐享其成。

不勞而獲成語造句

  • 世人常用《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警惕人不要存有不勞而獲的想法。
  • 腳踏實地的人才有機會成功,只想著不勞而獲的人,總是失敗。
  • 這位同事在開會時喜歡在主管面前邀功,實際上只是在搶別人的功勞,根本就是不勞而獲。
  • 想成功就要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不可以有不勞而獲的態度。

延伸閱讀

不勞而獲成語備註

  1. 王蕭是三國時期東海郡郯人,三國時期的經學大師,也是司馬昭的岳父。
  2. 孔子家語是一部記載孔子生平思想的著作,經過漢朝前至漢朝早期編著,由王蕭所整理,不勞而獲這句成語及出自孔子家語內容。
最後更新於 2014-11-04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