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這一句成語是用來形容或諷刺一個人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不在乎別人的利益,這一句成語最早出自於《孟子·盡心篇》[1]中的一篇關於楊朱[2]的一個描述,其實楊朱並不完全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而是他主張"貴己、為己"的想法,他認為:「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也。」這是他所認為的一種治理天下的方式,每個人自私自利就好,同時也不要去影響到別人的利益,這樣就會天下太平,不過以現在人的角度來看這種自私自利、一毛不拔的想法,全然是一種錯誤,因為社會是由人群所組成的,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存在著互相的行為模式,不可能一毛不拔的讓一大群人住在同一個世界,我們現在也常用一毛不拔來形容一個人不只是自私自利,而且非常的小小氣。

成語出處

《孟子·盡心篇》

成語典故

孟子是歷史上相當著名的一位學者,他支持兼愛的主張,可是楊朱卻反對孟子的思想,他認為人應該要為自己著想,重視個人的生命與利益,同時要反對他人對自己有任何的侵害,以免自己有任何的損失,有一次孟子的學生問楊朱說:「如果拔你身上的根寒毛,能讓天下人得到好處,你願不願意?」楊朱就說:「天下人的問題,不是拔他一根寒毛就能解決的。」不過孟子的學生並不放棄,再問楊朱如果真的可以,他願意嗎?楊朱就不回答了,想必也是不願意吧!這就是一毛不拔這句成語的由來與典故。

成語造句

  • 他們公司的主任一毛不拔,對底下的員工非常小氣吝嗇,所以根本沒有人支持那位主管。
  • 俗話說的好,做人不能太小氣,如果一毛不拔,可能最後連朋友都交不到。
  • 做大事的人絕對不能小氣,更不能一毛不拔。
  • 一毛不拔的人根本沒辦法在社會上生存。
  • 不要凡事一毛不拔,小氣的對待朋友,要不然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會幫你。

延伸閱讀

成語備註

  1. 《孟子》為記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於戰國時代中後期。
  2. 楊朱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名思想家,曾受老子思想的影響。
最後更新於 2015-03-29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