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成語故事出自於《三國志》[1]與《三國演義》[2]中,兩部作品記載的內容有所出入,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提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受到東吳都督周瑜的忌妒,有一次周瑜找來諸葛亮商談出兵攻打曹操的事情,周瑜問諸葛亮在水上作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回答用箭最適合,周瑜當然認同,就請諸葛亮造箭十萬枝,本來只是想讓諸葛亮感到困難,沒想到諸葛亮並未因此退縮,還答應在三天之內把十萬枝箭準備好,當下就與周瑜立下軍約,如果未達成三天內造十萬枝箭,就要受罰。可是短時間內就要交戰,上哪找這麼多箭?聰明的諸葛亮當然不會真的跑去造箭,而是請周瑜身邊的魯肅先替他準備好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有三十名士兵以及稻草人數千個綁在船上,並警惕魯肅,千萬不要把這事情告訴周瑜,否則大事將無法成。魯肅依照諸葛亮的需求替他準備好所有的設備,到了第三天,諸葛亮斯算準了天候狀況會有所改變,濃霧大起的時候,下命將三十條船開往曹軍大營外,在船上的士兵雷聲響起,而生性猜疑的曹操為了避免有詐,禁止士兵攻船,所以採用比較安全的做法,派數千名弓箭手對著草船放箭,結果草船上插滿了箭,諸葛亮就命令士兵要謝謝曹操的箭,當草船駛回江東,船上的箭加起來還真的超過了十萬枝箭,諸葛亮成功的利用了草船借箭,不只是削弱了曹軍的兵器,也讓周瑜相當佩服。

以上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的一個經典故事,可是三國演義畢竟是章回小說,內容與正史《三國志》多有所出入,這並不代表草船借箭一事不存在,實際上草船借箭還真有其事,不過在正史《三國志》[1]中記載的草船借箭非諸葛亮所為,真正做到的人正是孫權,時間也不是發生在赤壁之戰,而是發生在孫權主導的東吳與曹操主導的曹魏所發生的濡須之戰,時間在赤壁之戰五年後。

草船借箭成語出處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原文:「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歎其齊肅,乃退。」
正史三國志[1]中的草船借箭記載中的一段,曹公指的是曹操,指的則是孫權。

草船借箭成語造句

  • 人家說絕處逢生,不到最後關頭千萬別放棄,三天都足夠讓諸葛亮草船借箭了。
  • 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像商人買空賣空的做法,算得準就大發利市,算不準就土崩瓦解。
  • 與其學什麼草船借箭的伎倆,還不如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
  • 如果每個人都像諸葛亮那樣足智多謀,是不是都可以做出草船借箭的創舉呢?

延伸閱讀

草船借箭成語備註

  1. 三國志是由西晉陳壽所著,為正史,主要記載三國時期歷史的斷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2.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著名代表,三國演義的作者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最後更新於 2015-02-06
© Copyright twsnap.com Since 2012